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 页 >> 新闻资讯 >> 学习园地

园林植物小常识——水杉

来源:     时间:2014-08-26 09:25:54


水杉(学名: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& W.C. Cheng

裸子植物杉科。落叶乔木,小枝对生,下垂。叶线形,交互对生,假二列成羽状复叶状,长1-1.7厘米,下面两侧有4-8条气孔线。雌雄同株。球果下垂,近球形,微具4棱,长1.8-2.5厘米,有长柄;种鳞木质,盾形,每种鳞具59种子,种子扁平,周围具窄翅。水杉属在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约有67种,过去认为早已绝灭,1941年中国植物学者在四川万县谋道溪(今称磨刀溪)首次发现这一闻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遗树种。据近年调查,四川万县、石柱县、湖北利川和湖南龙山、桑植均发现300余年的巨树。水杉适应性强,喜湿润生长快,北京以南各地均有栽培。材质轻软,可供建筑、板料、造纸等用;树姿优美,为庭园观赏树。

1形态特征

水杉是乔木,高达35米,胸径达2.5米;树干基部常膨大;树皮灰色、灰褐色或暗灰色,幼树裂成薄片脱落,大树裂成长条状脱落,内皮淡紫褐色;枝斜展,小枝下垂,幼树树冠尖塔形,老树树冠广圆形,枝叶稀疏;一年生枝光滑无毛,幼时绿色,后渐变成淡褐色,二、三年生枝淡褐灰色或褐灰色;侧生小枝排成羽状,长4-15厘米,冬季凋落;主枝上的冬芽卵圆形或椭圆形,顶端钝,长约4毫米,径3毫米,芽鳞宽卵形,先端圆或钝,长宽几相等,约2-2.5毫米,边缘薄而色浅,背面有纵脊。叶条形,长0.8-3.5(常1.3-2)厘米,宽1-2.5(常1.5-2)毫米,上面淡绿色,下面色较淡,沿中脉有两条较边带稍宽的淡黄色气孔带,每带有4-8条气孔线,叶在侧生小枝上列成二列,羽状,冬季与枝一同脱落。球果下垂,近四棱状球形或矩圆状球形,成熟前绿色,熟时深褐色,长1.8-2.5厘米,径1.6-2.5厘米,梗长2-4厘米,其上有交对生的条形叶; 种鳞木质,盾形,通常11-12对,交叉对生,鳞顶扁菱形,中央有一条横槽,基部楔形,高7-9毫米,能育种鳞有5-9粒种子;种子扁平,倒卵形,间或圆形或矩圆形,周围有翅,先端有凹缺,长约5毫米,径4毫米;子叶2枚,条形,长1.1-1.3厘米,宽1.5-2毫米,两面中脉微隆起,上面有气孔线,下面无气孔线;初生叶条形,交叉对生,长1-1.8厘米,下面有气孔线。花期2月下旬,球果11月成熟。

2生长环境

喜气候温暖湿润,夏季凉爽,冬季有雪而不严寒,并且产地年平均温度在13℃,极端最低温-8℃,极端最高温24℃左右,无霜期230天;年降水量1500毫米,年平均相对湿度82%。土壤为酸性山地黄壤、紫色土或冲积土,pH4.5~5.5

多生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、土层深厚、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,耐寒性强,耐水湿能力强,在轻盐碱地可以生长为喜光性树种,根系发达,生长的快慢常受土壤水分的支配,在长期积水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长缓慢,树干基部通常膨大和有纵棱。

喜光,不耐贫瘠和干旱,净化空气,生长缓慢,移栽容易成活。适应温度为零下8~24度。

3地理分布

分布于湖北、重庆、湖南三省交界的利川、石柱、龙山三县的局部地区,垂直分布一般为海拔750~1500米。

4物种现状

稀有种。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。远在中生代白垩纪,地球上已出现水杉类植物,并广泛分布于北半球。冰期以后,这类植物几乎全部绝迹。在欧洲、北美、和东亚,从晚白垩至新世的地层中均发现过水杉化石,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的植物学家在湖北、四川交界的谋道溪(磨刀溪)发现了幸存的水杉巨树,树龄约400余年。后在湖北利川县水杉坝与小河发现了残存的水杉林,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,还在沟谷与农田里找到了数量较多的树干和伐兜。随后,又相继在四川石柱县冷水与湖南龙山县珞塔、塔泥湖发现了200~300年以上的大树。

水杉有“活化石”之称。它对于古植物、古气候、古地理和地质学,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。

在湖北利川设立了水杉种子站,建立了种子园,加强了母树的管理,对5000多株林木进行逐株建档,采取了砌石岸、补树洞、开排水沟、防治病虫害等保护措施,并加速育苗和造林。龙山、石柱对水杉大树采取了挂牌保护。水杉天然更新弱,应特别注意保护幼苗,促进其生长,避免残存的水杉林被其它树种所更替。全国许多地区都已引种,尤以东南各省和华中各地栽培最多。亚洲、非洲、欧洲、美洲、拉丁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引种栽培。  

5繁殖方法

球果成熟后即采种,经过曝晒,筛出种子,干藏。春季3月份播种。亩播种量0.75~1.5kg,采用条播(行距20~25cm)或撒播,播后覆草不宜过厚,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。

扦插繁殖

采用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均可。

硬枝扦插

插条母树的选择:从2~3年生母树上剪取1年生健壮枝条作插条。

采条及扦插时间

1月份采条,310日左右扦插。

插条规格及处理

插条剪截长度10~15cm,然后按1001捆插在沙土中软化,保温保湿防冻,扦插前用浓度为100mg/L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10~20h

插后管理及扦插方法

采用大田扦插,每亩插2~3万株,插后采取全光育苗,适时浇水、除草、松土。

效果

ABT生根粉浸泡过的枝条,提前生根15~20天,生根多而粗,成活率达90%以上,比其他未用ABT生根粉的高出35%左右。[2]

嫩枝扦插

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。选择半木质化嫩枝作插穗,长14~18cm,保留顶梢及上部4~5片羽叶,插入土中4~6cm,每亩插7~8万株。插后遮阴,每天喷雾3~5次。9月下旬后可撤去阴棚。圃地经常保持湿润通风,可促进插穗早日生根。苗期注意防治立枯病和茎腐病。

6栽培技术

水杉栽植季节从晚秋到初春均可,一般以冬末为好,切忌在土壤冻结的严寒时节和生长季节(夏季)栽植,否则成活率极低。苗木应随起随栽,避免过度失水。如经长途运输,到达目的地后,应将苗根浸入水中浸泡。大苗移栽必须带土球,挖大穴,施足基肥,填入细土后踩实,栽后要浇透水。旺盛生长期要追肥,一般追1次,注意松土、锄草。

锄草松土

锄草松土即清除杂草、藤本,疏松土壤增强透气性,改善理化性能,创造舒适良好的土壤环境空间,提高根系生命功能,促进其健壮快速生长,为水杉丰产高效夯实基础。每年锄草松土2次,在5~6月、8~9月水杉旺盛生长前期抚育效果最佳。[9]

适度套种

为充分利用林中空地,提高土地利用率,改善土壤结构,增强土壤肥力,造林1~2年内可适当套种豆类作物或绿肥,为不影响树苗生长,套种作物要与树苗保持30~40cm的距离。通过对作物的中耕除草尧施肥,既可起到以耕代抚的作用,又可增加收益,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。

适度修枝

为保持通风透光,给树木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空间,成林后进行适度修枝,宜选在水杉落叶后至立春前进行,修枝强度为树冠总长度的1/4~1/3,具体视树木生长情况而定。

病虫害防治

咖啡蠹蛾

1年发生1~2代,以幼虫蛀入茎部危害,造成枝条枯死,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开花,或茎干蛀空而折断。

防治方法

剪除受害嫩枝,枯枝集中烧毁;

用铁丝插入虫孔,钩出或刺死幼虫;

向虫孔注入80%敌敌畏或40%氧化乐果100~200倍液,虫孔用湿泥封闭,以杀死幼虫;

孵化期喷施40%氧化乐果,或80%敌敌畏乳油1000~1500倍液,或50%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。[2]

蔷薇叶蜂

蔷薇叶蜂1年可发生2代,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。有群集习性,常数十头群集于叶上取食,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,仅留粗叶脉。雌虫产卵于枝梢,可使枝梢枯死。

防治方法

人工连叶摘除孵化幼虫;

冬季控茧消灭越冬幼虫;

喷施80%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,或90%敌百虫原液800倍液、或50%杀螟松乳油1000~1500倍液,或2.5%溴氰菊酯乳油2000~3000倍液。

叶蝉

1年可发生5~6代,以成虫在侧柏等常绿树上或杂草丛中越冬。若虫或成虫用嘴刺吸汁液,使叶片出现淡白色斑点,危害严重时斑点呈斑块状,或刺伤表皮,使枝条叶片枯萎。

防治方法

冬季清除苗圃内的落叶、杂草,减少越冬虫源;

利用黑色灯锈杀成虫;

喷施2.5%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、或50%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90%敌百虫1000倍液。

锈病

症状

真菌病害。主要危害叶片和芽。春季展叶后开始发病,在叶背及叶柄、叶脉上产生黄色锈孢子器,突破表皮后散出橘红色锈孢子,侵入植物。到初夏大量蔓延,形成橘黄色或黄褐色粉状夏孢子堆,使枝叶失绿变黄,病斑明显隆起,严重时,全株叶片枯死,或花蕾干瘪脱落。

发病特点

病菌以菌丝体或冬孢子在病芽、病枝上越冬,孢子借助风雨传播,由气孔侵入,在生长季节可反复再侵染。四季温暖地区危害严重,而冬季寒冷、夏季高温的地区发病较轻。

防治方法

结合修剪,清除锈病枝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,减少侵染来源;

合理施用氮、磷、钾肥,防止徒长,注意通风透光,做好排水工作,降低温度,提高植株抗性;

喷洒波美3~4石硫合剂,或25%粉锈宁1500~2000倍液,或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,或75%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。

7主要价值

经济价值

水杉边材白色,心材褐红色,材质轻软,纹理直,结构稍粗,早晚材硬度区别大,不耐水湿。可供建筑、板料、造纸、制器具、造模型及室内装饰。

园林价值

水杉是“活化石”树种,是秋叶观赏树种。在园林中最适于列植,也可丛植、片植,可用于堤岸、湖滨、池畔、庭院等绿化,也可盆栽,也可成片栽植营造风景林,并适配常绿地被植物;还可栽于建筑物前或用作行道树。水杉对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,是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。

8保护级别

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.1——濒危(EN)。


版权所有:重庆大地生态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
Copyright © 2012-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